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日前,大连市纪委监委通报3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1. 大连自贸片区规划建设局技术核准及企业服务岗位原负责人刘胜军破坏审批环境问题。2020年4月至11月,刘胜军利用担任保税区城建局建管科、大连自贸片区规划建设局技术核准及企业服务岗位负责人等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办理等方面提供帮助、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他人非法收受钱款。刘胜军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2. 瓦房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乔树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破坏经营环境问题。2013年至2023年,乔树利用担任瓦房店市谢屯镇副镇长,瓦房店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务便利,为他人在承揽项目、拨付工程款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钱款。乔树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3. 大连华锐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白永昕在国资国企领域破坏经营环境问题。2012年至2023年,白永昕利用职务便利,多次在涉及亲属公司参与的采购合同审批、招标活动中未按要求回避,为其亲属公司中标提供帮助。白永昕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问题,被开除党籍、解除劳动合同。
(大连市纪委监委) 【编辑:付子豪】
中新网西安11月28日电 (李一璠)“近三年,陕西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9万笔、165.64亿元。其中,个人贷款79.7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85.91亿元,直接扶持创业6.6万人。今年9月又专门开通秦创原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34万元,有效降低创业者融资成本。”陕西省人社厅厅长蔡钊利28日表示。

当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人社工作服务保障该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据介绍,近年来,陕西省积极探索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新路径,以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融合聚变,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图为陕西省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走访活动。陕西省人社厅供图
为畅通人才引进渠道,该省紧扣重点产业方向,编制《2023年陕西省制造业24条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为合理引人引才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特殊、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由科研单位自主招聘博士毕业生,将基层科研单位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提高至35%,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
近三年,陕西省依托中国(西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8000余人,事业单位自主招聘急需紧缺人才1.5万人。
11月3日,陕西省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项活动“人社工作进园区”专场招聘会在西安高新区举行。陕西省人社厅供图

陕西省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截至目前,该省共有专业技术人才221万人,高技能人才159.6万人。同时,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岗位,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赋予企业更大的技能人才评价自主权。
该省主动打好人社政策“组合拳”,从激发活力、表彰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和兼职创新创业,将离岗期限由3年延长至6年,离岗期间各项权利、福利待遇不受影响,消除人才“后顾之忧”。近三年,累计5000余名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
陕西省还持续强化要素供给,不断优化服务质效,着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顶格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2021年以来,通过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企业减少成本122.59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8.12亿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540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制定实施支持该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6个方面18条措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11月24日,陕西省举办“人社政策进园区”巡回宣讲活动。陕西省人社厅供图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就业服务等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支出就业补贴资金80.45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2.96万人次。今年,该省重点解决企业招工难、引才难、留人难等实际困难,截至9月底,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169场,参加单位3.1万家,发布岗位需求146.8万个,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9.77万人。
蔡钊利表示,目前,该省人社部门正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总牵引、总抓手,围绕“推动政策落地、强化用工保障、促进技能提升、加强人才支持、优化社保经办、加强用工指导、搭建直通平台”七项重点任务,进一步优化工作体制机制,强化精准服务理念,全力推进人社干部、惠企政策、高效服务、信息平台进园区、进企业,努力为陕西发展贡献人社力量。(完)